早在2000多年前,自《诗经》《楚辞》《离骚》出现的时候,中国人就追求诗意的生活了。西方也曾提出关于“生活诗学的基础理念”的一些研究,他们比我们说的更具象一点,他们所提倡的“生活诗学”有三种模式:1.游戏式的生活,强调关注人的情感,这是一种“美”学的生活,以热爱美为主;2.理性式的生活,强调人的认识,这是一种逻辑学的生活,以追求真实为原则;3.自然的生活,强调人的意识,这是一种人文学的生活,追求的是“善”。由此可见,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,人们追求生活的惬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,隔了千年光阴的前辈们,就已经在寻找各自生活里的诗意了,所以中国人会有“苦中作乐”这样面对苦难也能豁达乐观的情怀。这是眼中美德,就是现在的我们所追求的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。
(范泽锋作品《禅墩·韶华》作品创意来自《诗经·召南》第九首《摽有梅》:韶华易逝,莫负流年)
在丁山,几乎家家有壶,每天早上一壶茶是必不可少的。这成了“陶都生活”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在其他的城市也有着各自习惯的生活方式,但是在追求惬意,追求“活在当下”的真实、美好、善意,都是一致的。用紫砂壶泡茶,是由古代文人引发的一场生活美学。我们为什么要用紫砂壶呢?因为紫砂壶也是追求着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。首先,壶的真实性,这种具象的真实感受,让你感觉到她所象征的人生品味,一壶一茶,生活在当下的真实感;第二种“善”,就是紫砂的这种向善的精神,紫砂人向善的精神,或者是千百年来普通陶工善行善举的这种精神;第三种“美”,我们为什么要用好的紫砂壶,漂亮的紫砂壶,从壶到陈设,都是心怀美好,追求美好,才有的呈现。
(范泽锋作品《禅墩·零露》作品创意来自《诗经·国风·郑风·野有蔓草 》:野有蔓草,零露漙兮)
什么样的东西才叫做美呢?最自然的东西就是最美的,就像我们人一样,长得自然就是自然美;如果像棵树一样长得非常健康,它就是健康美;如果像一块石头,它长得非常随意就很美,你都能从这里面寻找到美的角度。所以我们在做紫砂壶的过程,也是在不断地修整中发现、创造、延续美的过程,茶人在使用紫砂壶的过程中,也是在追求着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。
(范泽锋作品《禅墩·楚辞》,以“楚辞”为名,致敬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——屈原)
明代大学士宋应星曾提出:“掩映几庭,文明可掬”,其意可释为:但凡桌上或是台案上面,放了一把紫砂壶,顿时就可以把整间屋子的氛围,提高到诗一般的感受——就是我们所追求的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这样一种感受。
(范泽锋作品《禅墩·静嘉》创意来自《诗·大雅·既醉》:其告维何,笾豆静嘉)
几千年的陶瓷文明,能蕴藏在小小的紫砂壶中,让你捧在手里面,就会让人感觉到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,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紫砂壶,为什么要养壶的原因。
(范泽锋作品《禅墩·琼琚》创意来自《诗经.卫风.木瓜》: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)
养壶,就是延续壶的真善美。原本是由作者创造的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,经过细心关照和泡养之后,让壶的气韵得到了延续。紫砂壶的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的递加,需要一个好的人去泡养她、滋润她、呵护她,像极了生活里的我们,和我们对待的生活,你有多认真,生活就有多美好。
评论